病毒病症状 辣椒病毒病由于毒源种类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主要有轻型花叶、重型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5种。
传播途径 辣椒病毒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两条,一是昆虫传播,如蚜虫传播;另一是接触传播,如机械摩擦、人为接触传播。依靠昆虫传播病毒主要是黄瓜花叶病毒,而烟草花叶病毒主要靠机械摩擦、人为接触来传播,辣椒种子和土壤也能传播病毒,但不是主要传播途径。
防治方法
辣椒最适宜的防治方法是药剂防治,参考如下:
1.克病灵:每亩使用有效成分34.5-52.5克,喷雾。
2.菌毒清:每亩使用有效成分187.5-281.25克,或166-250微升/升喷雾。
辣椒叶斑病
防治:
(1)加强苗床管理,用腐熟的有机肥,及时通风,控制苗床温湿度,培育无病壮苗。
(2)及时清除病残体。
(3)加强田间管理,合理使用氮肥,增施 磷、钾肥,或施用喷施宝、植宝素、爱多收等;定植后及时松土、追肥,雨季及时排水。
(4)发病初期开始喷洒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隔10-15天1次,连喷2一3次,防治效果90%以上。
辣椒白斑病
防治:1、加强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2、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病源;
3、在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1:0.5:160倍量式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进行防治。
辣椒白粉病
防治
①生物措施: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至2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防霉宝水溶性粉剂1000倍液等。每7天至10天喷药1次,连喷2次至3次。
黄瓜
黄瓜在整个生长过程容易得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和霜霉病。下面就对每一种病害做简要介绍,希望对各位菜友有所帮助。让您们在管理过程中省却很多麻烦。
(一)黄瓜猝倒病(又称绵癌病、卡脖子病、小脚痤
<span style="color: rgb(102, 0, 255); margin-top: 0pt; margin-bottom: 0pt;"><font size="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0.5pt; mso-spacerun: yes;">1.发病条件 属于真菌性病害。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在基质积水条件下传播较快。一般在l~3叶的幼苗期易发病。</font></span>
2.主要症状 茎基部有水浸状病斑,逐渐变为黄褐色,并逐渐干枯,呈线状,使幼苗突然贴地倒伏(这时叶片尚未调萎,故称猝倒病)。当湿度大时,会呈腐烂状,并有白絮状菌丝。在果实上发病,则病斑扩大,呈黄褐色,水渍状,大斑块腐烂,病瓜外表有白色絮状菌丝。
3.防治方法 防止出现10℃以下的低温高湿环境。育苗容器可放在温度较高的室内,基质要经过消毒后再播种。发病初期,用72%普力克400倍液喷雾。
(二)黄瓜立枯病(又称死苗或霉根)
2.主要症状 立枯病的主要症状是,在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出现椭圆形暗褐色凹陷斑,扩展后绕茎一周,使茎萎缩干枯而死亡。但死而不倒,故称立枯病。症状进一步发展,则根茎皮层呈褐色,并逐渐腐烂,同时病斑处有不太明显的淡褐色轮纹状或蛛丝状霉状物。
3.防治措施 主要保持基质温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可叶面喷磷酸二氢钾和白糖水(浓度以0.2%~0.5%为宜)。发病初期,还可用15%的恶霉灵水剂400倍液喷雾。在播种前,进行基质消毒。
(三)黄瓜炭疽病
1.发病条件 炭疽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上越冬,病菌通过植株表皮或伤口侵入,当气温在24℃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叶面有露珠时易发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发病更为严重。
2.主要症状 炭疽病可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病叶上有淡褐色矩形病班,严重时叶片干枯;茎上有黄褐色凹陷的椭圆形,发病严重时病班绕茎蔓扩散使植株枯死;瓜条上病斑为暗褐色凹陷斑,后期病斑开裂,分泌红色粘稠物。
3.防治方法 严格进行基质消毒;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如可选用律研系列及中农5号等;播种前对种子消毒,可用55℃热水搅拌烫种20分钟,然后再浸种催芽;控制使用氮肥,增施磷肥、钾肥,或喷施植保素,以增强植株抗性;管理操作在无露水时进行,不可碰伤植株;在病害发生初期,可喷50%多菌灵500倍液,或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四)黄瓜霜霉病
1.发病条件 黄瓜霜霉病又称跑马干、黑毛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在叶片上越冬,借助叶片上的水滴侵入叶肉,靠空气流通和管理操作传播。当气温在20~24℃时,相对湿度在85%以上,叶面有水珠时,易流行此病。
2.主要症状 黄瓜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正面有黄绿病班,叶缘和叶背有水浸班,病班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班,潮湿时叶背面有黑灰色霉层,后期病叶卷曲形成黄干叶,且易破碎。
3.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湿环境,选择律研7号等抗病品种;严格基质消毒;为提高植株抗病力,可在叶面喷施0.l%尿素或0.3%磷酸二氢钾,并加上等量的白糖水;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茵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喷施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五)黄瓜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荡病、死秧病)
2.主要症状 枯萎病多在黄瓜开花结果后才发病。在茎叶上表现症状。病叶呈失水状,萎蔫下垂,植株的一侧或部分叶片先发病,逐渐蔓延到全株叶片。病茎基部纵裂,茎的纸管束变成褐色。潮湿时病部表面有白色或粉色雾状物,并有能油状胶状物溢出。
3.防治方法 严格进行基质消毒;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湿;推广嫁接换根,预防枯萎病;发病初期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灌根,每株用药液250克,8~10天灌一次,连灌3次。
(六)黄瓜黑星病
1.发病条件 黄瓜黑星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基质中越冬,而且种子带菌时病菌可通过种子传染植株,或通过植体表皮、气孔或伤口侵入,借助引种播种或管理操作传播。当气温在15~25C,相对湿度大于90%时,易发生黑星病。
2.主要症状 黄瓜黑星病可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病叶有圆形污染班,后期形成边缘有黄晕的星星状孔洞。病茎有水浸状暗绿椭圆形病班,后期凹陷龟裂,潮湿时有黑霉层,而且在卷须与生长点(龙头)出现腐烂。病果有暗绿色凹陷疮痴斑,有时流有褐黄色胶状物。
3.防治方法 严格进行基质消毒;对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半小时;加强管理,预防低温高湿;发病初期,可喷 70%甲基托布津 1000倍液。
(七)黄瓜白粉病
1.发病条件 黄瓜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菌在基质中越冬,借风和雨水传播,在高温高湿或干旱环境条件下易发生。
2.主要症状 叶片布满白粉,后期变成灰色,病叶枯黄。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发病初期可喷粉锈宁 1500倍液或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倍液防治。
(八)黄瓜灰霉病
1.发病条件 黄瓜灰霉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在基质中越冬,借助气流传播。在气温15~30℃,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易发生。
2.主要症状 灰霉病危害叶片、幼茎和幼瓜。病菌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瓣和脐部呈水浸状腐烂,并生有灰霉;腐烂物溅到茎叶上,引起茎叶发病,严重时使下部茎节腐烂折断,植株枯死。
2. 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严防高湿;发病初期,用多菌灵、百菌清、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九)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又称白干叶)
1.发病条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上越冬,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植株,借助气流和灌溉水传播。在气温24~28℃,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易发病。
2.主要症状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病叶有水浸状淡褐色病斑,后期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褐斑,潮湿时叶背面有乳白色菌脓,干燥时呈白色薄膜状(故称白干叶),质脆易穿孔。病茎纵裂呈水浸状腐烂,干枯后变为褐色。病果有水浸斑。
3.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加强管理,预防高温高湿;发病初期,喷施50%琥珀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喷施200单位农用链霉素,也可喷施1:2:300波尔多液或1:4:600的铜皂液。
番茄
(一)番茄早疾病(又称轮致病或夏疫病)
1.发病条件 早疫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上越冬,通过植株的表皮或气孔侵入植株,借助气流进行传播。当气温在25℃左右,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易发生早疫病。
2.主要症状 早疫病可危害叶、茎、花和果实。病叶有黄色晕环状的同心轮纹斑,病斑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表面生有毛状物。病茎在分枝处产生黑褐色椭圆斑,有黑霉。花染病后呈椭圆形凹陷黑斑。果实的病斑呈椭圆形有同心轮纹的黑色硬斑,后期果实开裂。
3.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及时整枝打权,预防高湿;选抗病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消毒;严格进行基质消毒。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二)番茄晚疫病(又称疾病)
1.发病条件 晚疫病属于真菌病害。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通过叶的表皮或气孔侵入植株,借助灌溉水传播。当气温在15℃左右,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易发病。
2.主要症状 晚疫病危害叶、茎和青果。病叶的叶尖或叶缘呈水浸状暗绿斑,潮湿时叶背有白霉。病茎有黑褐色腐烂斑。病果有水浸状暗褐色凹陷斑,潮湿时有白霉。
3.防治措施 加强田间管理,预防低温高湿;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在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三)番茄叶霉病
1.发病条件 叶霉病为真菌病害。病菌在基质中或种子上越冬,通过叶片表皮侵入植株,借助引种育苗进行传播。当气温在20℃左右,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易发生叶霉病。
2.主要症状 叶霉病可危害叶、茎、花、果。病叶有椭圆形淡黄色斑,叶背有白霉,继续发展后叶两面出现黑霉,叶片卷曲并呈黄褐色干枯。病茎有梭形黄褐斑,有黑霉。病花有淡黄病斑,并有黑霉。病果表面有黑色圆形凹陷硬斑。
3.防治措施 加强管理,增加光照,预防高湿低温;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可用52℃水搅拌烫种30分钟)。发病初期,可用10%敌托粉尘或7%叶霉净粉尘喷粉,或用2</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