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页
登陆您的帐号 | 免费注册帐号
全部栏目 > 社会文化 > 军事 > 军事论坛
下一篇上一篇 首页图文展示(无图)

张国华:保卫西藏的“佛光将军”和“巅峰战将”


等级:
文章:1|2
注册:2020-06-04
商号:未登记
信誉:查看资质
发布人:zyc
发布日期:2015-06-04 07:56:41
刷新日期:2015-06-04 07:57:13
回复或评论:0
阅览:619
1950年,从红军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率领第十八军进军西藏,指挥昌都战役,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务。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后,张国华任西藏军区司令员,指挥平息了西藏武装叛乱,领导了对印自卫反击战。张国华在西藏工作17年,参与领导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与建设事业,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亦被人们誉为“佛光将军”和“巅峰战将”。 从红军中走来 张国华(1914-1972),江西省永新县怀忠镇人。他从小聪颖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但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四年半私塾。1929年3月,15岁的张国华参加了红军,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四军王佐部的战士。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张国华历任红四军班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第二师第六团党总支书记、军团政治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河东抗日游击队政治部主任、陕南游击支队科长等职,参加了长征和争取张学良东北军的工作,曾被中央军委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经过实践的磨砺,张国华从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抗日战争时期,张国华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战士剧社社长、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鲁西军区第七支队政委、教导第四旅政委兼湖西军区政委、中共湖西区委书记、冀鲁豫军区第九军分区政委兼中共地委书记等职。他成功地开展了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了反“清乡”、反蚕食和反“扫荡”的斗争,逐渐成长为一名军政双全、德才兼备的优秀领导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张国华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七纵队副政委、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八军军长等职。他率部参加了中原逐鹿、开辟豫皖苏苏区的战斗,又参加了豫中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解放永新的战斗。他指挥艺术高超,英勇善战,敢打硬仗、恶仗。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称赞他“会捉战机,会打游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竖起大拇指夸他:“你的独立旅是这个!” 率领第十八军进藏 解放西藏是中共中央的一贯方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1949年9月3日,新华社社论就严正指出:“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绝不容许任何外国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国人民的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绝不容许任何外国分割。这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坚定不移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领第十八军参加了衡宝战役和成都会战,为解放大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和建设西藏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勋。
       张国华是一位能独当一面的战将,他率领的第十八军里,聚集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军事人才,所以被人们称为“人才地主”。 1950年1月2日,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心系西藏,他给中央和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写了一封紧急“A”电报,明确指出:“由青海和新疆向西藏进军既然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和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任……决定入藏的部队及领导、经营西藏的负责干部等项问题,并立即开始布置一切。”刘、邓首长接电后,立即决定将率兵进藏的任务交给张国华。1月8日,刚刚指挥解放了成都、准备进军川南的张国华,应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的电召,赴重庆接受和平进军西藏的重任。10日、15日,中共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和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在西南局驻地重庆曾家岩接见了张国华、谭冠三和第十八军师以上干部,传达了党中央关于解放西藏的决策、方针和部署。邓小平强调:“解放西藏,要靠政策走路,靠政策吃饭,军事政治同时解决。同时,还必须解决好补给问题,解决公路问题。”邓小平特别强调:“补给重于战斗。”24日,中央批示西南局“同意以第十八军为主力,多路配合进军西藏”的建议,并命令成立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经营西藏的工作。接到任务后,张国华立即执行毛泽东“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指示,动员全军毫不犹豫地做好准备工作。一是统一第十八军广大官兵的思想。为了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张国华主持军党委会议,制定并发出《进军西藏工作的指示》,号召全体指战员为解放西藏人民、为保卫祖国边疆立大功,要求部队加强党支部建设,深入进行思想动员,开展立功运动。张国华说:“解放西藏,去西藏建立党组织,完成祖国大陆统一大业,是件很光荣的事!”“如果西藏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界后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稳了!进军西藏确实很苦,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的解放军能眼看人民苦难而不管吗?”张国华的讲话,消除了部分官兵的消极思想,使他们放弃了在“川南安家”的打算。二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张国华走访熟悉西藏情况人士,广征资料,进行研究,并结合党的和平进藏的原则,制定了《进军西藏守则》,加强民族宗教政策和纪律教育,保护群众利益。在张国华的领导下,成立了以第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为首的政策研究室,着手对藏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情况和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教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研究室成员从20多人发展到40多人,聚集了熟悉西藏情况的众多人才,例如,由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推荐并批准随军进藏的着名的四川华西医科大学社会系主任兼边疆研究所所长李安宅教授及其夫人于式玉,着名的蒙古族藏语文学者谢国安和他的女婿刘立千,等等。政策研究室成立仅两个月,就写出了《西藏各阶层对我们进军态度之分析》《对西藏各种政策的初步意见》《进军康藏应该注意和准备的事项》《英美帝国主义干涉西藏问题之趋向和我之对策》《进军守则》《藏人的风俗和禁忌》等文件,供军部制定进藏政策参考。在军部号召下,全军上下掀起了学习藏语和生活高原化的热潮。
  全军干部战士认真学习西南局经中央批准下发的《关于十项条件为和平谈判及进军基础》的指示文件,掌握进藏政策。张国华同战士们一起学习藏语,他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藏文字母、韵母、简单拼音法以及藏汉文对照的各种词汇、日常用语等。三是网罗人才,招收干部。张国华将主动要求进藏的原二野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李觉,推荐任命为第十八军第二参谋长。原第十七军宣传部部长夏川,张国华请他到第十八军担任宣传部部长。精通英语的宣传干部乐于泓,张国华通过军委调回部队,让他负责入藏后的外事工作。长征时期参加红军的藏族同志天宝也从内蒙古调到第十八军来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藏族研究班的30多位学员也调过来了,他们大部分是藏族人,张国华亲自迎接他们,同他们座谈,嘘寒问暖,并在笔记本上记上他们的名字和籍贯,谁是党员,谁是团员等,记得清清楚楚。这些藏族学员说:“张军长把我们当成了宝贝,我们一定要好好工作。”此外,和平谈判、经济补给、道路交通、军事作战、缺氧防寒和统一战线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也在有序进行。1950年6月,张国华同中央联络部随军进藏的负责联络工作的徐淡如研究了如何做好西康夏克刀登、降央白姆、邦达多吉3位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不久,张国华举行了一次上层人士座谈会,热情地招待了夏克刀登等人。张国华肯定了夏克刀登等人在红军长征时参加朱德、刘伯承在甘孜成立的博巴苏维埃政府的历史功绩,真诚地表示要和他们结成好朋友,令夏克刀登等人十分感动。在夏克刀登等人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支援下,前方需要的物资、粮食,包括重庆的代食粉、京津的蛋黄腊、东北的皮衣、武汉的固体燃料等,被源源不断地送往高原,每天都有500多辆汽车、3000多匹骡马和500多辆胶轮大车向西行进。甘孜飞机场也即将施工建设。 1950年2月3日,由王其梅副政委、李觉参谋长率领的进藏先遣队,拉开了第十八军进藏的序幕。张国华嘱咐他们要坚决执行毛泽东“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像邓小平政委说的那样“靠政治走路,靠政策吃饭”。3月上旬,第十八军在四川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张国华带领指战员们向党庄严宣誓:“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决完成进藏任务,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随后,张国华和谭冠三率领第十八军主力踏上了进藏征程。为贯彻执行中共西南局拟定的与西藏地方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十大政策”,7月初,张国华到白利寺拜会了格达活佛。格达活佛表示愿意去拉萨劝和。不幸的是,格达活佛不久在昌都遇害。张国华参加了格达活佛追悼会,鼓励部队指战员学习格达活佛的爱国精神,一定要和平解放西藏。 鉴于西藏地方当局勾结帝国主义,在昌都驻兵8000余人,企图阻挡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10月6日,张国华指挥第十八军打响了进军西藏的昌都战役。毛泽东、周恩来非常关心昌都战役,曾经通过我国驻印大使袁仲贤两次催促滞留印度的西藏代表团赴北京谈判。
       战役发动之前,张国华和天宝、乐于泓等人驱车70公里到玉隆,争取夏克刀登答应提供8000头牦牛帮助运输粮食。张国华采取正面进攻和迂回包围相结合的战术,实施大纵深、大迂回作战行动,指挥部队迂回在横断山脉间,战斗在冰天雪地里。他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进寺庙,不住民房,不动群众一草一木;对待藏军俘虏不杀不辱不搜腰包,并教育他们爱国反帝。我军以严明的军纪赢得了西藏人民的信赖和爱戴,争取了驻宁静的藏军第九代本德格·格桑旺堆起义。新任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急忙派人与解放军联系,命令昌都附近藏军三个多代本2000余人放下武器。我军经过19天的苦战,进行了大小20多次战斗,歼敌5700余人,俘虏福特等美印特务4人,取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昌都战役不仅打垮了半数以上藏军,粉碎了帝国主义和西藏分裂势力妄想以武力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美梦,为进军拉萨打开了门户,而且又一次锻炼了我军奔袭作战的本领。刘少奇曾喻昌都战役为“解放西藏的淮海战役”。在昌都战役期间,张国华日夜守在电话机旁,随时了解前线情况,指挥部队作战,连续10天没有睡觉,因劳累过度,不幸得了高血压病。在和平解放西藏协议上签字 昌都解放后,任昌都分工委副书记的平措汪杰,受张国华的派遣,立即进城造访阿沛·阿旺晋美,同他恳谈了十多天,劝他与解放军和谈,促成西藏的和平解放。12月14日至24日,张国华主持召开了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和第十八军党委联席会议,讨论了西藏解放后工作的大体设想、前后藏是否统一等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前后藏应该统一,并将讨论意见上报西南局和党中央。同时,通过第十八军副政委王其梅、第五十二师师长吴忠敦促阿沛·阿旺晋美劝说西藏当局尽快与中央和平谈判。阿沛·阿旺晋美看到解放军不占民房,不住寺庙,不论刮风下雨都住帐篷,秋毫无犯,十分感动,本来就主张与中央和谈的他,表示愿意为和谈奔走。他联合在昌都的40名藏族官员给达赖及噶厦政府写信,恳请速派人员经康区去北京和平谈判,促使刚刚亲政的达赖同意派代表赴京和谈。 1951年3月29日,阿沛·阿旺晋美、藏军总司令凯墨·索安旺堆等5人作为和谈首席代表,从昌都动身进京和谈。中共西藏工委和第十八军党委派平措汪杰陪同阿沛·阿旺晋美等人经重庆前往北京。在重庆,阿沛·阿旺晋美一行受到邓小平等军政首长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4月22日,代表团一行到达北京,受到周恩来总理、朱德副主席和中央各部委领导人及北京市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 同年5月5日,张国华顾不上照顾临产的妻子,毅然火速回到北京,作为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参加了和平解放西藏的谈判。5月23日下午,《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仪式由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和政务院副总理陈云主持。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李维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和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凯墨·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桑颇·登增顿珠分别在《协议》上签字盖印。《协议》共有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实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喇嘛寺庙;西藏军队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武装的一部分;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文字和学校教育;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改善人民生活等。5月28日,《人民日报》用藏、汉两种文字公布《协议》并发表了社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全世界广播。30日,班禅致电毛泽东,表示拥护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于是,祖国大陆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统一。
 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听取《协议》签订情况汇报后,单独接见了张国华。当他得知张国华是江西永新人,曾是王佐部下时,眼神格外明亮起来,亲切地称呼张国华为“井冈山”。张国华汇报说:“准备留一部分部队,一面休整,一面开荒种地,解决吃粮吃菜问题!”毛泽东指示张国华尽快进军拉萨,一面进军,一面建设,为全部实行《十七条协议》而努力。他说:“你们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问题这两件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张国华还面见了朱德总司令,请他为进藏部队作指示。朱德立即挥笔写下了“进军西藏,巩固国防”的指示,要求进藏部队发扬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保持人民解放军纪律优良的传统,迅速学会藏语,和藏族同胞亲密相处,成为一支战斗大军和生产大军,“用我们辛勤的劳动逐步地把高原变成沃土”。被誉为“佛光将军” 1951年5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了《中央军委关于进军西藏的命令》,命令指出,人民解放军为了保证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实现与巩固国防的需要,决定派必要的兵力进驻西藏。命令要求西南军区、西北军区做好进军部署,在粮食、修路、机场、路线、纪律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5月底,张国华经重庆、成都,再次踏上青藏高原,6月25日回到入藏基地甘孜。6月,中央赴藏代表(后改为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经广州、香港,绕道亚东,劝说达赖尽早返回拉萨。经中央和西南局决定,西北局筹组的西藏工作委员会所率入藏部队称为“第十八军独立支队”,由张国华、谭冠三领导。7月17日,张国华抵达昌都,随后,组成了以王其梅任司令员兼政委的进藏部队先遣支队,向拉萨进发。8月18日,张国华接到西南局书记邓小平关于下一步进藏工作的指示。他在日记本中写道:邓政委7月25日对西藏工作的指示,大意是: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一个“稳”字,要摸着石头过河,不忙于插手西藏地方工作或派遣大批干部,应大力开展争取达赖等要人的统战工作,组织精干的文工团队,广泛宣传和贯彻和平协议。进藏干部要精干,康藏公路要加紧修筑,按照毛主席说的西藏“三年后改革”。8月28日,张国华率领第十八军由昌都出发,向拉萨挺进。9月7日,到达丁青。张国华利用一周的休整时间,召集三十九族地区的千户、百户开座谈会,调查该地区的历史与现状,调解该地区与拉萨当局的关系,同他们协商进藏运输工作。接着,他指挥部队渡过怒江,跨过横断山脉。部队赶着买来的羊群行军,宿营时杀羊充饥。他们一路翻越了19座大雪山,涉过数十条冰川急流,穿过不见天日的峦林,踏过一望无垠的草原沼泽地,于10月26日胜利到达拉萨。张国华终于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誓言,我国也实现了除台湾外的大陆真正的统一。 进藏部队严守纪律,坚决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藏民们把解放军称为“金珠玛米”和“菩萨兵”,张国华也因此被人们誉为“佛光将军”。据先遣支队司令员王其梅向张国华汇报,刚到拉萨时,反动分子煽惑部分群众在街头向解放军投掷石子、扛膀子、吐口水,而解放军战士严守纪律,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好感。10月30日,张国华走进罗布林卡的宁窝(达赖办公的殿堂),向达赖喇嘛赠送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刘伯承主席的礼品,和达赖进行了交谈。尔后,他又走访了西藏重要上层人士,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也为了打击反动分子“解放军不走,饿也要把他们饿走”的叫嚣,张国华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发动广大官兵开荒种地,半个多月时间就开荒2300多亩,自己种粮种菜,大大缓解了吃粮吃菜困难。拉萨群众成群结队来部队开荒田头观望,惊奇地称赞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1952年夏,进藏部队在昔日的荒地上建起了八一农场和七一农场。1951年9月,毛泽东给入藏部队下达了“生产与筑路并重”的方针。进藏部队组织1800余人,参加康藏、青藏两条公路的修建。1954年12月25日,两条公路胜利通车,结束了西藏不通汽车的历史,保障了部队的供给,粉碎了敌人的“困饿”阴谋。张国华着文赞扬这两条公路是“走向繁荣幸福的路”。他说:数年来,进藏人民解放军的筑路部队,以“让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投入了康藏公路的修建工程。我们要学习筑路部队艰苦奋斗、战胜自然的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祖国边疆、建设西藏而努力奋斗。 张国华始终重视西藏的教育事业。1951年3月,在张国华的支持下,刚刚解放才5个月的昌都设立了小学。
      同年3月,拉萨小学成立,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的张国华兼任董事长和名誉校长。此后,以拉萨小学为蓝本,在日喀则等地陆续建立了一批新型小学。1956年9月,拉萨中学成立。1958年9月,西藏第一所高等学府--西藏公学(今西藏民族学院前身)成立,张国华亲任校长。 因条件不成熟,张国华建议党中央在西藏缓行民主改革。1956年9月4日,党中央接受建议,明确宣布了西藏的民主改革“六年不改”的方针,六年过后是否进行改革,到那时依据实际情况再作决定。这就教育和团结了大批西藏进步分子,为西藏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领导平叛与自卫反击战 张国华将军先后担任了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为西藏的民主改革、中印边界反击战的胜利、西藏自治区的成立以及西藏的生产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嘉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赞扬。张国华和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第十八军政委谭冠三一起,遵照党中央、毛泽东“一边平叛,一边改革”的指示,领导平定了分裂分子发动的几次叛乱,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完整统一。1952年,张国华同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一道领导平息了反动分子制造的伪“人民会议”事件。毛泽东认为,西藏工委处理非法“人民会议”的方针是正确的。1958年12月中旬,西藏叛乱武装在山南贡嘎、扎囊先后两次伏击人民解放军运送物资和人员的车队,90余名战士、干部不幸阵亡,30余人受伤,9辆汽车被毁。1959年1月,叛乱武装数千人围攻我扎木中心县委、丁青县委和山南分工委。3月10日,叛乱分子公开叫喊“西藏独立”,贴出宣布“独立”的布告,在拉萨街头示威游行。17日,达赖逃往国外。20日,叛乱武装数千人围攻西藏自治区筹委会外事处、建筑工程处等十余个单位,形势十分危急。22日,张国华回到拉萨,召开一系列军区会议,贯彻中央“边平叛边改革”的方针,将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和发动群众结合起来,取得了“关门平叛”的胜利。当时,曾有人断言:“没有20万军队,叛乱是平息不了的。”结果,在张国华等人的领导下,只用了不到5万人的兵力,用了两年多时间就从根本上彻底平息了叛乱,为西藏的民主改革打下了基础。为此,张国华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通令嘉奖。叛乱平息后,西藏开始掀起“三反”“双减”群众运动。民主改革后,西藏百万农奴获得了新生,出现了雪域高原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为此,藏族同胞亲切地称赞张国华是“新西藏的开拓者”。藏族同胞参观了收获的蔬菜后写道:“共产党是太阳,我们博巴是月亮;月亮围着太阳转,太阳出来万物能生长。” 1962年10月,张国华参与指挥了着名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歼敌8000余人,打击了印度侵略者,维护了西南边陲的和平,提高了我国国威和我军军威。当张国华汇报到这次打的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时,毛泽东说:“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与其说是军事政治仗,不如说是政治军事仗。”战后,西方媒体高度评价了张国华的战役指挥艺术:“中国军队打得潇洒自如,像小刀切黄油一样轻松。”张国华赢得了“巅峰战将”的称誉。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张国华,当年中印边界反击战时张国华的前线指挥所“麻麻”,至今还保留着他指挥战斗时住过的洞,称为“张国华洞”。西藏50多年来的沧桑巨变,所取得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统一战线壮大等伟大成就,凝聚了张国华的心血。建设美丽西藏 张国华不仅率军解放西藏,而且致力于宣传西藏和建设西藏。他经常说:“西藏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你们想一想,专搞民族工作的同志把西藏都看成如此荒凉,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有的人说,西藏不长树,没有花,除了雪山还是雪山。你们都是搞创作的,应该通过作品来歌唱西藏,让全国各族人民都知道西藏不仅有巍峨的雪山,还有树有花,美丽富饶。”20世纪60年代初,张国华要求作家徐官珠等人赶快写些歌唱祖国边疆西藏的作品来,“越快越好”。徐官珠领命后不久就写出了《祖国边疆新西藏》(杜林谱曲),录制成了唱片,流行全国。 为了解决部队缺粮的问题,西北局从内蒙古、宁夏、青海购买了两万余峰骆驼,组成运输总队,由青海格尔木向拉萨运送了百万斤粮食,但骆驼死伤过半,难以为继。1952年,中央还从福建、广东等地调拨2500吨大米,通过外交途径,经海路,从印度、锡金转口运进西藏。张国华委托参谋长李觉到印度接回这批粮食。1954年底,康藏、青藏两条公路全线通车,进藏部队和进藏工作人员的交通运输困难、粮食物资的补给供应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进藏部队站稳了脚跟。 毛泽东曾经设想进藏部队“三年一换,以励士气”,但不久感到无法实现便放弃了。于是,张国华决心要解决部队长期建设西藏的问题,要求部队牢固树立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1951年2月,张国华根据西南局和二野首长的指示精神,在第十八军后方部队第一届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长期建藏”的口号,初步打消了干部战士“三年一换”的思想。8月12日,在第五十二师第一届党代会上,张国华在讲话中号召:“我们都应当树立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12月,在西藏军区党代会上,张国华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长期建设西藏的思想。在1957年12月召开的西藏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和1958年4月召开的军区党代会上,张国华又多次讲到长期建设西藏的问题。这些举措使部队在西藏牢牢扎下根来,形成了一支在西藏工作三四十年的老西藏干部队伍,为西藏各项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要建设西藏,就要熟悉西藏。在拉萨,进藏部队成立了藏语文训练班,军队和地方干部800多人参加学习。张国华带头学习藏语,很快掌握了一些日常用语。
1954年7月,张国华抽出得力干部组成救灾工作队赴江孜抗洪抢险,号召部队、机关工作人员捐款10万元以及大量帐篷等生活物资,救济江孜灾民。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达赖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班禅、张国华分别为第一、第二副主任委员,阿沛·阿旺晋美为秘书长。以陈毅副总理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专程来到拉萨,祝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9年5月2日,张国华主持工委会议,制定了《关于当前在平叛工作中几个政策问题的决定(草案)》,就接管旧政权、重划行政区划、对叛乱分子的政策和牧区工作等13个问题,规定了具体政策和实施办法。这份《决定》得到中央同意后,张国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迅速铺开民主改革工作。到1961年底,随着西藏平叛任务的胜利结束,民主改革也基本完成,西藏高原换了新天。 1955年,张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当共和国的将领们都走进和平时,他仍然效命疆场;当刀枪之战基本结束时,他却又陷入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四人帮”诬称张国华是“八级泥水匠”“统战部长”。1972年2月22日,时任四川省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的张国华将军,在主持解决四川大学问题的会议上猝然发病,倒在会场。毛泽东、周恩来立刻派出专家小组,连夜飞往成都抢救,但未能奏效,张国华永远离开了我们。周恩来叹息道:张国华将军走得太早了,中央正要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真可惜!3月11日,周恩来亲自到北京西郊机场迎接张国华将军的骨灰。随同周恩来前往的还有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三位元帅,以及郭沫若、李先念、余秋里、万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不久,中央召开四川问题工作会议,与会人员要求见毛泽东。毛泽东感慨地说:“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张国华一生不得清闲,他光荣殉职时,年仅58岁。他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指挥员,是解放西藏和建设西藏的功臣。张国华将军和平解放与建设西藏的杰出贡献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光耀史册。
评论(0) 暂无回帖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下一篇上一篇